2025年2月20日中午,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(简称“纲要”)教研室在学院106会议室举行新学期首次教研活动。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孔庆茵教授主持,课程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。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全面介入教育领域的当下,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挑战,为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,提升课程教学质量,教师们围绕新学期教学工作部署展开深度交流与探讨,为《纲要》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明确方向。
聚焦教研目标,夯实教育根基。活动伊始,教研团队明确了课程及教研活动的重要意义与目标。孔庆茵教授着重强调了《纲要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必修课的关键作用。她指出,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程,这门课程不仅承担着历史知识传授的任务,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,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,发挥价值引领作用。对此,课程组教师需开展常态化、制度化的教研活动,不断提升教学水平,积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,推动课程改革创新。
科学规划进度,优化教学安排。教学进度规划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。在讨论中,课程组依据课程内容特性,精心规划教学进度,对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制定了详细计划。考虑到本学期有一些新教师第一次接触学习通,在数字化教学工具应用方面,“学习通”平台成为讨论焦点。教师们深入交流了学习通的使用方法,涵盖从电脑版登录超星网址创建班级,到班级空间功能设置,再到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的各个环节。针对线上教学的活动内容板块,课程组做出明确规定,特别强调教师须及时回复每次线上课的主题讨论,以此增强师生互动,提升线上教学质量。此外,课程组还对党史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相关要点进行了着重强调。
活动最后,孔庆茵教授总结道:“希望全体教师以本次教研活动为契机,凝聚共识、创新实践,共同打造有深度、有温度、有厚度的思政课堂,为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。”本次教研活动为新学期《纲要》课程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,为课程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助推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迈上新台阶。未来,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教研室将持续优化教学方法,深入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动能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助力学生成长与发展。

